上海自动驾驶公司排名(上海自动驾驶公司排名前十)
今天给各位分享上海自动驾驶公司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上海自动驾驶公司排名前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排名
- 2、中国自动驾驶企业齐迎“高光时刻”
- 3、自动驾驶成熟度报告出炉,中国排名第20,榜首国家令人意外
- 4、跨国车企“杀到”家门口,国内自动驾驶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 5、中国无人机公司排行榜前十名
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排名
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排名如下:
还年年倒数第一
”
作者|王磊
特斯拉最引以为傲的技术,其实前十都进不去。
来自Guidehouse的全球自动驾驶公司最新榜单出炉了,在16家自动驾驶公司榜单中,特斯拉排名第16,也就是倒数第一。
Guidehouse是世界领先的公共及商业咨询公司,每年会都对全球自动驾驶公司的竞争力,进行排名打分。
来源:Guidehouse
这也是特斯第三次垫底榜单,其综合得分只有28,和排名第一的Mobileye(83.4)相差甚远,甚至还不如国内初创企业小马智行。
以往榜单发布后,以马斯克的行事风格,总要出来Diss一番,而这次榜单出来后,老马愣是一声没吭。
自动驾驶一直都是特斯拉股价增长的巨大引擎,如今却并不被市场看好,哪里出现了问题?
4家中国企业上榜,特斯拉老末
Guidehouse是根据各家的愿景、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生产策略、技术、销售营销分销、产品能力、产品质量可靠性、产品组合和持久力等多达10项标准进行综合评级。
结果虽然会存在一些争议,但还是受到了普遍认可,因为标准变多,可以达到相对全面客观的评级。
然后再根据这些标准进行打分,划分为“领导者(Leaders)”、“竞争者(Contenders)”、“挑战者(Challengers)”、“跟随者(Followers)”四个档次。
中国自动驾驶企业齐迎“高光时刻”
在肺炎疫情的笼罩下,全国车市一片愁云惨淡,不过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自动驾驶。
今年1月,国内突然爆发大规模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助力抗疫,一辆辆由京东、百度、美团等国内企业研发的无人车被迅速投放到各大医院及隔离点,用于运送药物及生活物资,不仅让自动驾驶大刷了一把存在感,也使得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验证。
2月底,在国内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深陷肺炎疫情带来的业绩亏损之际,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Pony.ai(小马智行)和驭势科技却凭借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逆势吸金,分别获得了丰田和博世的投资。
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DMV)公布了《2019年自动驾驶接管报告》,显示在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每两次人工干预之间行驶的平均里程数)值排名中,前十名就有5家企业具备中国背景,分别是百度、AutoX、Pony.ai、滴滴、PlusAI,其中百度Apollo 排名更是首次超过Waymo,夺得第一,再显中国技术公司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的势不可挡。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脱离接管情况被认为是衡量自动驾驶汽车实际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测试车辆脱离次数越少,人为干预接管的次数越少,就表明该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越稳定,其所在公司自动驾驶研发水平越高。
因此从某些程度上来讲,此次DMV榜单前十中国技术公司占据半壁江山,也体现了中国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整体实力的显著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强势征战海外
据此次DMV报告,去年百度在加州依旧只投放了4辆测试车,但总测试里程却较2018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达10.83万英里,共脱离6次,平均每18,050英里接管一次,与2018年的平均每206英里接管一次相比,进步明显。
图片来源:百度Apollo
与第二名谷歌相比,2019年百度每两次人工干预之间行驶的平均里程数比Waymo长4,831公里,百度也因此成功赶超Waymo,夺得魁首。而在2018年的DMV榜单中,百度仅排在第7位,被Waymo远远甩在大后方。
但不可否认的是,Waymo在测试里程上依旧是遥遥领先其他企业的。去年Waymo在加州共投放148辆测试车,完成了145万英里的测试,约占所有车辆总测试里程的一半——2019年加州各家自动驾驶公司共完成了 288 万英里的自动驾驶测试,是Cruise的1.7倍,是百度的13倍。到今年1月,Waymo自动驾驶汽车的总行驶里程已经超过了2000万英里。
AutoX在只有8辆测试车的情况下,去年在加州共完成了3.2万英里测试,脱离3次,平均每10,684英里接管一次,排名第四,提升也十分显著。而在2018年,AutoX在加州投放了7辆测试车,仅测试了22,710英里,平均下来不到200英里就得接管一次。
图片来源:AutoX
目前,AutoX已经准备在加州部署下一阶段的测试——完全无人驾驶测试。2019年12月,AutoX被曝已经在加州申请了无人驾驶测试许可,一旦获得许可,今后AutoX将能够在加州部署没有配备安全员的无人驾驶测试车。此前,Waymo是加州唯一一家取得了完全无人驾驶汽车测试资格的公司。
Pony.ai凭借22辆测试车,去年在加州测试了17,48万英里,脱离27次,平均每6,475英里接管一次,在MPI值排行里位居第五。2018年,Pony.ai在仅有6辆测试车的情况下,在加州测试了16,356英里,总共脱离了16次,平均每1,022英里接管一次,也可谓进步神速。
图片来源:Pony.ai
正是出于对其技术实力的肯定,早在2019年6月,Pony.ai就获得了由加州颁发的自动驾驶运营牌照,获准向公共乘客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即RoboTaxi服务,Pony.ai也因此成为首家在加州获得该牌照的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2019年11月,Pony.ai通过与现代汽车合作,正式在加州推出首个面向普通公众的Robotaxi常态化服务,有需求的用户可凭借BotRide的同名版App,用手机叫到自动驾驶的现代Kona电动SUV,并根据App的指引,到达最近的上车点。最近,Pony.ai又通过与弗里蒙特市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在加州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范围。今后,弗里蒙特市市民在有出行需求时可以呼叫Pony.ai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些车会在弗里蒙特市繁忙的Amtrak/ACE火车站至市政厅以及市发展服务中心之间的路线上行驶。
滴滴2019年在加州共投放了12辆测试车,跑了19,279英里,脱离8次,平均1,534英里接管一次。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滴滴自2018年5月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测试资格后,首次提交加州路测报告,便一举挺进前十,夺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实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早在2017年3月滴滴在加州山景城设立首家海外AI实验室时,就曾表示滴滴出行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充满兴趣,2018年初滴滴被曝已在中美两地开展了自动驾驶相关的测试。由此可见,虽然在自动驾驶领域滴滴鲜有消息,但其实一直在默默地布局。
PlusAI?去年凭借2辆测试车,在加州测试了1,880英里,脱离两次,平均每940英里接管一次,排名第九。而在2018年,PlusAI在只有2辆车的情况下,在加州测试了10,816英里,共接管199次,平均每54英里就得接管一次,进步也十分明显。
图片来源:PlusAI
去年12月,智加科技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穿越2800英里(4500km),横跨美国东西海岸,为世界知名乳业巨头蓝多湖?(LandO Lakes?)提供了首次自动驾驶货运服务。据悉,这是首次L4级自动驾驶卡车牵引满载生鲜货物的冷藏车厢横穿美国的商业试运营,这一成功可谓是对PlusAI安全处理各种天气和道路状况的自动驾驶能力的有力验证。
不仅如此,PlusAI 还在包括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等在内的17个州进行了无人重卡安全测试,在其中部分州,PlusAI是首家进行测试的无人重卡科技公司,并在国内先后拿下了全国首张营运货车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和首张无人重卡跨省区域测试牌照。
基于已有成绩,2020年CES 上PlusAI表示在今年年底前其无人测试规模将覆盖全美所有准许的大陆州,在测试项目中,其将尝试使用全新的测试设备及路线试运行,不断提升其自动驾驶系统处理复杂驾驶场景的能力。
自动驾驶或让中国“扳回一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上一直处于跟随状态,即使到现在,依旧没有摘下“大而不强”的帽子。自动驾驶的出现,给了国内企业一个和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机会。过去几年,国外虽出现了Waymo、Cruise、Nuro、通用、丰田、日产等一大批优秀的自动驾驶玩家,国内亦有百度、滴滴、Pony.ai、AutoX、驭势科技、华为、京东、长安汽车等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发,并且进展显著。
或许与Waymo相比,中国无人驾驶公司们起跑还是慢了半拍,但中国企业近几年的努力追赶,正在逐步缩小这种差距。例如百度,去年除在加州表现出色,其在国内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特别是2019年下半年,百度不仅先后拿下了北京市首批T4级别路测牌照和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还陆续与长沙、沧州、阳泉、银川等地就开展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的示范应用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百度
其中,2019年9月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队Robotaxi正式在长沙面向公众试运营,踏出市场化第一步。11月初百度又在沧州推出国内第二个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项目,进一步拉近了普通市民与自动驾驶汽车之间的距离,使得这项技术真正从内部研发开始走入市场。12月,百度Apollo通过在北京、武汉、沧州和长春等23个城市同步开展测试,仅一个月测试里程累计就超过了300万公里,为百度进行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全年,百度Apollo凭借52辆测试车仅在北京市就完成了75.4万公里的测试,百度也因此成为2019年北京市所有测试企业中投入测试车数量最多、测试里程最长的企业。
正是基于前期的这些探索,在今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中,百度才得以携新石器、金龙客车、智行者、青岛悟牛、中科慧眼等多家合作伙伴,迅速投身到抗疫前线,用无人车开展生活物资、药物等的配送,使这项技术真正应用于实践,造福于人类。
图片来源:百度Apollo
AutoX除了在加州的测试,今年也计划在国内开展自动驾驶载人测试。在2020 CES上,AutoX与FCA达成合作,双方今年将基于FCA旗下的Pacifica大捷龙打造一款无人车PacificaX(捷龙星),并在深圳、上海等地实现规模化投放,其中在上海,AutoX计划推出100台无人驾驶出租车用于试运营。而更长远来看,AutoX还将联手FCA在整个亚洲市场布局自动驾驶汽车。
另据了解,今年年底AutoX还将在欧洲大规模部署首批RoboTaxi。2019年7月,AutoX与瑞典电动汽车制造商国能(NEVS)达成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把AutoX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集成至国能下一代汽车架构中,从而在2020年将双方合作研发的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投放到欧洲的公共道路上。
滴滴在2019年对于自动驾驶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2019年8月,滴滴宣布正式将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用于开展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之后刚过一个月滴滴就获得了由上海市颁发的首批载人示范应用牌照,另外两家获牌企业分别是上汽和宝马。
按照规划,滴滴将于今年年初在上海落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特定公开道路上投入30辆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届时滴滴的乘车界面会新增一个“自动驾驶”选项,与现有的“快车”“专车”“出租车”等乘车选项并列,如果乘客选定的乘车起点和终点在特定区域内,滴滴会派出自动驾驶车辆接单。不过,或许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仍未上线。
可以说,无论是无人车抗疫,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获车界巨头加持,还是DMV自动驾驶报告中的亮眼成绩,都表明当前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或许目前,国内在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方面还面临供应链不成熟、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多重难题,但从细分市场来看,高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封闭场景的落地还是指日可待的。
图片来源:驭势科技
刚刚获得零部件巨头博世投资的驭势科技就证明这一点。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研发测试和试运营后,已经于2019年12月30日在香港国际机场内启用了无人物流车为旅客提供行李运输服务,这是全球首个在机场实际操作环境下运行的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项目,亦是首个无人货运商业化服务。未来,随着更多类似的项目逐渐落地,国内无人驾驶有望迎来真正的春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动驾驶成熟度报告出炉,中国排名第20,榜首国家令人意外
文/张一
不到一周前,上海推出了首个中心城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位于金桥。这也是国内超大型城市率先开放的中心城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场景,上海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再也不用只能在临港、奉贤以及嘉定这些偏远的“无人区”打转转了。
上海不是国内自动驾驶车辆测试最火热的城市,以测试企业和自动驾驶测试车牌及路测里程计,上海只能排第三位,排在前两名的应该是北京和长沙。
根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2019》报告中的内容,截止2019年底北京已累计开放151 条、总长 503.68 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有 13 家企业的 77 辆车参与了道路测试,路测总里程达 104 万公里。
而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最近发布的 2020 版《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这份报告一共提及了五个自动驾驶发展比较不错的城市,这其中就包括北京。
当然这份《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报告最有看点的地方,是它评估了全球总计30个国家和地区的自动驾驶部署与准备情况,评级排名细分为四个维度:政策和立法、技术和创新、基础设施、消费者接受程度。
而中国在这其中的排名并不显著,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国际上不同地区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参与情况。
▲数据来源毕马威
而在总计30个国家和地区中,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四个维度综合评分最高的地区你绝对想不到,它是新加坡。
新加坡在消费者接受度和政策立法两个维度均排名第一位,而在新加坡国内有十分之一的公共道路被开放用于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且不说这个政策支持力度,新加坡独特的国家环境恐怕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身为发达国家且国土面积不大,道路建设自然拥有很多优势,且又因为是小国在一些政策法规上反而也会拥有更高的灵活度。
▲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nuTonomy在新加坡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
排名第二的则是荷兰,其自动驾驶基础建设维度排名第一位,在政策立法方面排名第三位。
据报告内容,在荷兰,有80%左右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点位于居住区附近,这意味对于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来说,因为道路环境更接近真实交通情况,路测数据的含金量会更高。另外,在荷兰人均电动车充电桩数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从长远看这同样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
排名第三位是挪威,同样是国土面积不大的发达国家,挪威的突出点在于消费者接受度和技术创新方面。而细数这份排名,很容发现,除美国外在排名靠前的国家中大多数均为国土面积不大的发达型国家,比如排在后面的芬兰、瑞典、韩国等等。
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有且只有美国一个大国还是挺有意思的现象。这其实无可非议,这份报告中毕马威调查的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有44%总计420家公司总部位于都美国,基本上常为大家熟知比如特斯拉、谷歌、Uber、Waymo等等都是美国公司。
而在美国加州,每年自动驾驶头部企业的路测试里程更是一骑绝尘,导致美国总排名排在第四位的主要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政策立法上。
也可以看出,这个排名就是偏向于不同地区的自动驾驶落地前景的。毕竟未来很有可能的是一项新的技术在美国诞生,但最终成功率先实现应用的却是在一个政策法规都更灵活,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易实现配套的发达型小国家。
最后对比一下中国的排名,中国排名第20位和去年的排名相同,四个评价维度中排名靠后的和美国一样都是政策立法和基础设施方面,这两个单项排名第21和22位。
基础设施方面其实更偏向理解是道路环境的复杂程度,毕竟在国内有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基本都是大城市,相比起道路建设,国内道路上行人、各种非机动车才是自动驾驶车辆发展的难点。
此外,这份报告还指出中国在数据共享做的不够,对高精地图的发展会有影响,但在行业伙伴关系上却排在了30个国家中的第一位。
另外,而5G基础建设的加入也会加快自动驾驶发展的步伐,中国的年轻人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度很高。总而言之,虽然这份排名中中国的排名目前并不靠前,但发展潜力很大,有短板但也有遥遥领先的优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跨国车企“杀到”家门口,国内自动驾驶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每一个创业风口到来的时候,总会有“不怕死“的人冲进去,这一类创业者,可以被称之为风口创业家。毫无疑问,自动驾驶成为了过去三年投资圈最大的风口,自然也不缺这类风口创业家。
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有做芯片的;有做出行的;也有做汽车的,当然了,它们更多的是科班出身。这一点要好过造车新势力,因为在一窝蜂造车的圈子里,有很多与汽车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与个人,以至于说倒就倒的大有人在。
经过几年时间的角逐,如今,资本逐渐开始退烧,而“选手们“仍在向自动驾驶的最高峰冲刺,但发展壮大还是销声匿迹,似乎已经开始初见端倪。
获得牌照,又一波跨国车企来到中国测试车辆
近日,在北京市2020年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资格名单上,出现了新老企业名字。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奥迪(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获得资格。在这份名单上,还有百度、小马智行,以及美团点评子公司三快在线,共计6家企业。
那么,为何这些跨国车企来到中国测试车辆?难道美国不香了吗?
这还得从国内测试环境说起。
截至2020年6月,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里程已超过158万公里,累计向13家企业77辆车发放临时号牌。
虽然这一数据与美国仍有差距,2019年,美国加州共有36家自动驾驶企业完成了超过460万公里的测试,不过中国在自动驾驶测试方面正加速追赶。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是国内自动驾驶开发测试道路最长的城市,达到200条道路699.58公里。近日,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1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区一期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面开放,设计自动驾驶的测试道路总计215.3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前,中关村科学城还将推进示范区全域测试第二批道路开放,最终形成400公里的开放测试道路。
可以看到,中国虽然起步晚于美国,不过两国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另外,从法律制定、标准及政策的支持,美国的确比中国快一步,但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个州对于自动驾驶都有自己的法律。而我国的统一政策、产业链优势、5G网络、车路协同等,成为了其先天性优势。
比如,中国发布了全国版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为各地出台相关法规“打好了样”。而在产业链上,中国囊括了汽车、零部件、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企业,并在5G部署和车路协同打造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交通足够发达、测试场景齐全。
当然,目前中国还是全球最具价值的汽车市场,所以,自然而然地能够吸引跨国车企前来测试。随着更多的跨国车企进入国内路测,这无疑对国内相关企业是一件好事,同台竞争也势必会加速其成长。
那么,国内自动驾驶又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目前,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据今年2月27日美国加州管理局公布的2019年度的自动驾驶路测成绩单,MPI值排名前五的公司中,有三家来自中国,分别是百度、Auto X、小马智行,百度首次超过美国Waymo,位居第一名。
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咱们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其领先的技术实力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全球影响力也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
如果单就造车来看,或许我们还缺少一定的历史积淀,文化氛围。可是单就类似自动驾驶的某项技术而言,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自主品牌L3级量产车已开始逐渐落地
在涉及自动驾驶的自主品牌中,目前L3级量产车已开始逐渐落地。今年3月,长安汽车正式发布其最新车型UNI-T将搭载L3级自动驾驶系统。同时,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还强调:“道路条件和政策因素允许后,长安汽车L3级自动驾驶技术最快年内可以实现量产。”
5月10日,在上汽荣威的“换标”活动现场,荣威的全新纯电动新车MARVEL-R正式亮相。这款被称为全球首款整舱交互的5G量产车型,同样也搭载了L3级自动驾驶系统。
而按照之前的规划,有不少的国内自主车企都计划在2020年实现旗下L3车型量产。其中就包括了长城、吉利、奇瑞、东风、广汽新能源以及红旗。
就连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计划在今年推出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产品,威马则将这一时间点定在2021年。
由此可见,今明两年会是自主品牌L3级量产车落地的元年。
自动驾驶载人路测,商业化运营又近了一步
今年6月27日,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测试。用户可通过滴滴APP线上报名,审核通过后,即可在测试路段免费呼叫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试乘体验。
截至目前,滴滴已获得北京、上海、苏州、美国加州等地的路测资格。
此前,百度分别在北京、长沙、沧州三地开展自动驾驶载人路测。百度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该公司在中国拿到了150张路测牌照,其中可载人测试的牌照为120张。
今年4月,高德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AutoX合作推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面向上海公众开放体验。6月,高德又与自动驾驶出行企业文远知行在广州合作,上线面向公众的RoboTaxi运营服务。
滴滴等企业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多年,载人路测是自动驾驶走向商业化的重要环节,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运营又近了一步。
马曰:
L3级量产车逐渐落地、自动驾驶载人测试,无疑不证明了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虽然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不过从我国优势来看,追上甚至赶超美国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再从跨国车企纷纷进入国内来测试就能看出,这个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当然,除了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自动驾驶法律也应该与技术与时俱进,在产业落地前,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对自动驾驶各方参与者的权利义务、自动驾驶数据保存、事故责任分配等进行系统的规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无人机公司排行榜前十名
中国无人机公司排行榜前十名如下:
1、大疆DJI
DJI大疆创新致力于持续推动人类进步,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无人机、手持影像、机器人教育及更多前沿创新领域不断革新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重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DJI大疆创新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开拓空间智能时代,让科技之美超越想象。
2、亿航eHANG
亿航智能是一家领先的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能为多个行业领域客户提供各种自动驾驶飞行器产品和解决方案,是较早拥有体感操控功能的企业。
3、JOUAV
始创于2010年,工业级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系统产品和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知名供应商,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标准化、项化的工业无人机系统的高科技企业。
4、极KXAG
极飞科技是一家以“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为使命,构建“无人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智慧农业科技公司,成立十几以年来,极飞自主研发并制造了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遥感无人机、智慧农业系统等智慧农业产品线。
5、飞马机器人FEIMAROBOTICS
成立于2015年,国内知名无人机品牌,立足国内航测遥感无人机领域,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致力于提供无人机软硬件-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空间数据系统服务。
6、傲势AOSSCI
成立于2015年,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国内无人系统技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致力于向国内外国土测绘、公共安全、电力巡线、资源勘探及环境保护等各个行业提供完整无忧的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包括X系列、地面站等关键子系统及无人机协同设计与仿真工具链等。
7、易瓦特Ewatt
创立于2010年,全球领先的民用无人机系统制造商,打造民用无人机产业集群生态链,主要从事工业级无人机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
8、PowerVision臻迪
成立于2009年,以以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跨界空中、水面和水下的机器人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水面及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9、道通智能
成立于2014年,2015年推出第一代无人机产品X-STAR,其EVOll系列折叠式无人机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品质卓越、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的创新型无人机产品。
10、普宙GDU
普宙科技成立于2015年,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化重载、长航时无人直升机、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并提供专业无人机行业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
无人机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这几大类。
上海自动驾驶公司排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自动驾驶公司排名前十、上海自动驾驶公司排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